隼先生怎麼說#EP219|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,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? |
1:27 晶片關稅與豁免,庫克進貢皇帝川普 5:10 在美投資-硬體製造、終端品牌、設備廠務受惠 9:07 232調查彙整,晶片、藥品廠商市值大影響最大 14:20 豁免條件寬鬆,先當利空出盡,有擔憂後面再說 16:00 稅基(重複課稅)與重複投資認定,是兩大不確定性 18:10 半成品、次模組進口,就是稅基認定的難題 我來舉一個例子,按照此情境試想後續三個問題點: 21:05 假若扣除晶片(豁免)來課稅,進價是機密也有高報疑慮!? 23:32 OEM組裝廠豁免? 應該還是看品牌端(進口買家)來認定 26:30 牽涉到洗產地,特別/懲罰條款到最後也會使計算很複雜 29:10 公文公布與生效都還沒,甚至等真的被課到稅,問題才會一一浮現 重複投資的認定 30:55 鴻海(富士康)、台灣對美、蘋果回美投資,其實是同一個 32:34 川普只是為了講好消息也罷,但會不會愈想愈不對勁? 34:52 對不確定性的存在要有認知 35:50 川普習性:好消息會安排記者會,壞消息隨意講講後續成真 37:30 延續先前觀點,FOMO/多方控盤,按線操作仍是主軸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買投資型保單前先搞懂「費用」怎麼收?
Jun 13th 2019
F姐
投資型保單感覺既有保障又可投資!不懂投資也有人幫你賺錢,不過投保前須注意,此種保單最大問題是費用太多,另外依費用收取時間點,可分為前收型跟後收型:
.前收型
所繳保費先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費費用,再來配置投資 中間收取管理費,解約時不另收取解約費用。 Ex. 某一保單前置費用: 第 1 年 100% 、第 2 年 30% 、第 3-5 年 10% ,共 150% ,表示第 2 年才開始做投資。
.後收型
所繳保費直接投入投資標的,中間收取管理費,解約時須看投保期間收取不等的解約費用。
話說前陣子逛 youtube 看到一位保險先進分享一段話:「保險歸保險,投資歸投資,而投資是需要學習的」,雖然可以透過投資型保單讓投資變輕鬆又簡單,但要注意是不是錢都拿去付保費或佣金,又看不到投資效益,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啦?
想買保險又擔心保費過高?到底保險怎麼規劃?
Jun 12th 2019
出國旅遊遇上突發狀況!人生地不熟該怎麼做?
Jun 23rd 2019
留言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