隼先生怎麼說#EP218|8/1並非末日也沒有解脫,不必謾罵或吹捧「20%」 |
8/1關稅的分析: 1:19 日美關稅已透漏(上週節目),232條款綑綁談判才是最重要的 4:20 美股27MA、台股月線,多方控盤的安全緩衝留意即將耗盡 7:00 8/1稅率分四類,還有一堆國家都沒談完(包含台灣) 8:30 川普只是給政治交代,新稅率沒太大意義,因為要繼續談判 10:20 開炮,藍綠白都一樣為政治服膺,邏輯都很糟糕 11:25 重點也不是單一稅率,交換條件沒出來,到底要罵/吹甚麼? 科技股財報與延伸分析: 15:03 7/30科技股財報兩好三壞,資金過度集中,開高走低高檔長黑 18:40 三大雲年增率: AWS仍墊底,Azure、Google有強的模型吃香 21:45 從雲端服務轉向提供AI應用/算力,高成長、變現力的展現 23:45 Meta廣告收入佔九成,受消費支出與景氣高度波動 27:00 四大科技股資本支出,事實上只有Amazon、Google超預期 28:35 AWS trainium2爆量,應證Q2供應鏈成長主要靠ASIC伺服器 30:30 台股投信重倉股高度仰賴AWS,但下季預計持平/預備換代 33:05 4~6月爆發成長的ASIC伺服器供應鏈,Q3進入高原期 34:30 GB200機架出貨能否加速?232調查? 8、9月AI硬體的關鍵 37:35 總結 相關文章連結: https://www.big-econ.com/index.php?sec=article&ID=3998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投資前緣新觀點-市場瀰漫敏感又脆弱的投資氛圍
Jun 26th 2019
財經諸葛
投資市場近一年最關注的國際大事,就非美中貿易大戰莫屬。不論利多利空皆會影響投資氣氛。股票市場在上周川普與習近平通話的利多之下,美股 S&P500 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價,雙方在表面上都有放軟的態度浮現,實際上則不然,這場戰爭在短期內幾乎不可能結束。
美中貿易戰之意涵
貿易戰只是幌子,可視為科技戰、搶奪戰略地位的前哨戰,中國迅速壯大以及其一帶一路的政策,早已使得以美國為首的亞太區島鏈蕩然無存,崛起的速度之快,儼然成為美方的眼中釘,為了壓制中國,這場貿易大戰非打不可。當美中貿易關稅大戰開打,從經濟數據觀察,生產及消費力道有減緩跡象,不過影響似乎有限,而兩國恢復能力相對其他國家來得強,損失最大的恐怕不是這兩隻大象,而是依賴這兩大國生存的其餘國家,如歐洲,歐債危機的陰霾逐漸消散,美國發起的關稅保護主義卻再次澆熄了復甦的出口動能。
中國只有背水一戰
目前難以預估這場關稅的浩劫會持續到何時,只要美方要求合理,能夠和談當然最好,若雙方撕破臉,可以確定的是,中國確實延長戰線的機率相當大,受到關稅影響,企業工廠紛紛撤出中國,短痛是在所難免,若中國能夠透過這次的科技戰而擺脫對於美方的技術依賴,加強研發自主性,並靠著13億人口支撐消費,中國確實具有自給自足的本錢。
波動劇烈的金融市場
當美中進入無解的僵局,金融市場就處於一個既敏感又脆弱的情境。意即震盪有可能成為常態,要獲利絕非易事,許多專業的投資機構皆建議採取「啞鈴策略」,在積極與防禦性資產都要建立部位,以因應市場的高敏感度。在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,筆者認為有健全的資金分配是必要的,若要進行風險性投資,盡量不要有「長期持有」的概念,例如定存股,出發點是好的,但在美股 S&P500 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之際,時機點著實不太合適。
投資前緣觀點
就國內狀況而言,讀者務必密切關注企業下半年的財報及獲利,特別是電子產業,各家廠商紛紛祭出了遷廠、投資越南甚至回流台灣等措施,乍看之下,似乎利空出盡,不過筆者希望各位反思幾點: 難道資本資出完成不需時間?廠房建置完畢就能夠搶得訂單?實際運作後的良率如何?中國的廠辦如何處置?回台設廠限制較中國高,缺電、汙染問題能順利解決?科技產業訂單是否受到政治因素影響?若要因應美中而制定兩種規格,那台廠的應對策略與生產成本能否因應?
這些疑惑正是筆者目前所洞見的危機,在敏感又脆弱的投資氛圍中,筆者研判台股震盪過後,下行的機率是較高的,因此讀者在實際操作中,務必保有高度風險意識。
面對詭譎多變的國內外政經局勢,總是可以第一手掌握投資趨勢與買點,專業、專心、專職,透澈的國際觀創造獨一無二的投資法則,擅長以法人思維的宏觀角度,研判台股與美股的行情多空。
投資前緣新觀點-論降息與市場波動
Jun 20th 2019
投資前緣新觀點-從反送中角度觀察美中貿易大戰
留言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