隼先生怎麼說#EP219|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,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? |
1:27 晶片關稅與豁免,庫克進貢皇帝川普 5:10 在美投資-硬體製造、終端品牌、設備廠務受惠 9:07 232調查彙整,晶片、藥品廠商市值大影響最大 14:20 豁免條件寬鬆,先當利空出盡,有擔憂後面再說 16:00 稅基(重複課稅)與重複投資認定,是兩大不確定性 18:10 半成品、次模組進口,就是稅基認定的難題 我來舉一個例子,按照此情境試想後續三個問題點: 21:05 假若扣除晶片(豁免)來課稅,進價是機密也有高報疑慮!? 23:32 OEM組裝廠豁免? 應該還是看品牌端(進口買家)來認定 26:30 牽涉到洗產地,特別/懲罰條款到最後也會使計算很複雜 29:10 公文公布與生效都還沒,甚至等真的被課到稅,問題才會一一浮現 重複投資的認定 30:55 鴻海(富士康)、台灣對美、蘋果回美投資,其實是同一個 32:34 川普只是為了講好消息也罷,但會不會愈想愈不對勁? 34:52 對不確定性的存在要有認知 35:50 川普習性:好消息會安排記者會,壞消息隨意講講後續成真 37:30 延續先前觀點,FOMO/多方控盤,按線操作仍是主軸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營收觀察要訣
May 3rd 2019
財報壹哥
財報狂人
台股上市櫃公司每個月都會公布營收表現,不只是一般投資大眾會關注個股營收表現,法人在操作上也是非常重視台股營收公布。
不像美股每一季才公布一次季報,台股的營業資訊更為透明,不用等到三個月才能檢視公司營運成果,從每一月份的營收表現就可以慢慢推估本季、本年度的表現。
筆者直接給出第一個結論:營收很重要,尤其是成長股、或是法人近期有買賣的個股。
法人很重視營收表現,因此有法人在碰的股票,投資者必須每月檢視公司營收表現。法人參考營收表現對於個股的買賣決策,常常對股價具有不小影響,除非是存股型/或是營收入帳十分穩健的標的,不太需要注意營收表現;大部分的個股,都還是要多少在意營收變動。
筆者今天要談的第二點,什麼樣的營收算漂亮?
直接看圖吧。
這邊有三張圖, 12 月營收都是創下近年來新高,讀者們先想想看,您認為 1/2/3 張哪張是比較漂亮的?
第一張是穩穩地成長,第二張是爆發式躍增,第三章比較類似第一張,不過每月的營收變動較大。
營收漂不漂亮,沒有100%答案,還需要市場的認同才行。但就一般情況而言,筆者認為3>1>2。
第三張為最佳的原因,除了創高之外,還有月增率的表現,此公司過去在12月份也並非特別突出,當月月增超過43%,理所當然會帶給市場激情。
第一張就是穩健的成長股,當產業或需求尚未見到明顯高峰下滑之前,基本面大致無虞。
第二張的情況其實常常也會見到,但由過去平穩的營收表現來看,通常不是成長股會有的情況(成長股一般營收變動較大);再來,台股若出現單月的營收大幅跳增,通常都是以一次性建案/工程入帳、併購後合併子公司的營收進來,此兩種情況較多,若不是轉單或產業需求爆發,這樣的營收基本上不會吸引人。
更容易理解的方式:三支標的公布營收後的兩個交易日,股價上漲幅度如下
一:13.2%
二:0.8%
三:16.7%
哪樣的營收算漂亮,第二點的結論如下:歸屬本業的營收創新高,沒有說一定要歷史或幾年來新高,直觀的判斷方式就是營收圖表看過去,近幾期的表現皆是持續增長;最好是要高於近 3 年內單月最高營收 10% 以上;另外在短線上月增率的重要性會大於年增率,代表著當月業績在短期的爆發性。
出身於財務會計背景,善於發掘財報中隱蔽的投資機會,利用基本面點出波段飆股,搭配技術面的靈活操作,以面面俱到的投資方式,避開波段大跌風險,確實掌握上漲潛力族群。
何時該勇敢,何時該恐懼?
Oct 9th 2020
做投資,輕鬆點
留言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