隼先生怎麼說#EP219|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,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? |
1:27 晶片關稅與豁免,庫克進貢皇帝川普 5:10 在美投資-硬體製造、終端品牌、設備廠務受惠 9:07 232調查彙整,晶片、藥品廠商市值大影響最大 14:20 豁免條件寬鬆,先當利空出盡,有擔憂後面再說 16:00 稅基(重複課稅)與重複投資認定,是兩大不確定性 18:10 半成品、次模組進口,就是稅基認定的難題 我來舉一個例子,按照此情境試想後續三個問題點: 21:05 假若扣除晶片(豁免)來課稅,進價是機密也有高報疑慮!? 23:32 OEM組裝廠豁免? 應該還是看品牌端(進口買家)來認定 26:30 牽涉到洗產地,特別/懲罰條款到最後也會使計算很複雜 29:10 公文公布與生效都還沒,甚至等真的被課到稅,問題才會一一浮現 重複投資的認定 30:55 鴻海(富士康)、台灣對美、蘋果回美投資,其實是同一個 32:34 川普只是為了講好消息也罷,但會不會愈想愈不對勁? 34:52 對不確定性的存在要有認知 35:50 川普習性:好消息會安排記者會,壞消息隨意講講後續成真 37:30 延續先前觀點,FOMO/多方控盤,按線操作仍是主軸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何時該勇敢,何時該恐懼?
Oct 9th 2020
財報壹哥
檢視過往行情,在每每市場恐慌之時,都有可能成為一段時間的低點,當然也可能成為更大幅度修正的起跌點。那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勇敢進場,或是恐懼出場其實是對的,我們的建議其實還是眼見為憑,畢竟每次的時空環境不同,真要有一個確切答案,難。
很多人會說,股市中切忌"摸頭猜底"。摸頭代表認為行情漲到了高點,去做放空或賣出的動作;猜底則是認為行情跌到了低點,去做搶進、撿便宜的動作。為何這會是多數人不建議的行為,因為沒人是神,不可能每次都精準預測到行情高低點;而摸頭猜底都是屬於逆勢的動作 ( 還沒漲完就放空、還沒跌完就買進 ) ,只要技術不夠好,很容易摸頭不成反被軋,或是猜底不成反被套。
今天我們再次聊聊猜底,第一大部份投資人在投資上還是以做多比例高出許多,第二放空有保證金槓桿問題以及諸多限制,行使起來難度會高出許多。猜底不是不好,前面講了技術夠好當然可以去做。有句話說「底部進場,不贏也難」。若在底部成功進場,後續怎麼震盪都不容易回到你的成本價位,自然容易有大波段獲利機會,報酬會十分亮眼。
同樣我們拿近期台股修正的例子來看,紅箭頭處,未跌破橘色頸線或是藍色支撐區就是沒有完全轉為空方行情,那自然就不需太恐懼。
這當然不可能當天發生馬上進場,因為可能後續還會跌,因次通常建議觀察的 1~3 天,只要行情到了相對具有重要支撐位置,就是開始密集觀察的期間。
没有出現更低點,應該要勇敢;出現更低點,應該要恐懼。
技術分析是統計學沒有錯,但是用的好,對於行情的判斷會幫助很大。當然也可能會有錯誤的時候,因此若觀察的重要指標再度跌破,就是要勇於出場的時候。而因為進場成本與重要指標位置不遠,出場並不會帶來多大損失。 因此,對於有技術、經驗者而言,「猜底」是一件風險很小,但預期報酬十分可觀的動作。
當然上述是其中一項關鍵條件,熟練後不需考量太多當下環境因子,便能迅速套用。當然若能對於利空事件解讀,並從投資人心理及盤面氣氛 ( 過去文章有點出如何判斷 ) 綜合觀察,便能更加提高猜底成功機率,也就是該勇敢之時。反之,當未出現上述情況,破線破價時,就是該恐懼之時。
出身於財務會計背景,善於發掘財報中隱蔽的投資機會,利用基本面點出波段飆股,搭配技術面的靈活操作,以面面俱到的投資方式,避開波段大跌風險,確實掌握上漲潛力族群。
營收觀察要訣
May 3rd 2019
做投資,輕鬆點
留言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