隼先生怎麼說#EP219|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,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? |
1:27 晶片關稅與豁免,庫克進貢皇帝川普 5:10 在美投資-硬體製造、終端品牌、設備廠務受惠 9:07 232調查彙整,晶片、藥品廠商市值大影響最大 14:20 豁免條件寬鬆,先當利空出盡,有擔憂後面再說 16:00 稅基(重複課稅)與重複投資認定,是兩大不確定性 18:10 半成品、次模組進口,就是稅基認定的難題 我來舉一個例子,按照此情境試想後續三個問題點: 21:05 假若扣除晶片(豁免)來課稅,進價是機密也有高報疑慮!? 23:32 OEM組裝廠豁免? 應該還是看品牌端(進口買家)來認定 26:30 牽涉到洗產地,特別/懲罰條款到最後也會使計算很複雜 29:10 公文公布與生效都還沒,甚至等真的被課到稅,問題才會一一浮現 重複投資的認定 30:55 鴻海(富士康)、台灣對美、蘋果回美投資,其實是同一個 32:34 川普只是為了講好消息也罷,但會不會愈想愈不對勁? 34:52 對不確定性的存在要有認知 35:50 川普習性:好消息會安排記者會,壞消息隨意講講後續成真 37:30 延續先前觀點,FOMO/多方控盤,按線操作仍是主軸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
隼先生怎麼說-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,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?
Aug 9th 2025
隼先生
目前晶片關稅100%,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,得到豁免,川普直接點名蘋果、台積電…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,得到豁免,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,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,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?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?
重複課稅或稅基認定問題與舉例
不是只有晶片本身,含有晶片的電子產品,都列入非對等關稅的關稅豁免清單,代表適用232調查,包含但不限於單晶片、伺服器、電子產品、網通設備、PCB板。
川普宣布的100%晶片關稅,其稅率是可以確定的,但如何執行與認定稅基是最大不確定性。也就是重複課稅的問題,因為現在的豁免有分國家(日、韓、歐盟特定貨品關稅最惠國條款),也有分廠商(被點名的蘋果、台積電…)。
舉例而言: 若一臺華碩筆電,搭載在台灣南科生產的台積電N7製程CPU,其在越南由廣達組裝製造,輸往美國。如何認定稅基? 此仰賴川普政府主觀認定。
直觀的分為三個討論點
1. 含有台積電晶片的電子產品,原則上晶片部分應該豁免,但打板(PCB)、整機組裝與其他零組件該如何界定稅基,理想狀況下報關金額扣除晶片進價,但晶片進價原則上是商業機密才對,且有謊報,主動報高價的動機,美國稅務單位實務上很難處理。
2. 廣達這類OEM組裝廠的對美投資,有沒有得到豁免可能性? 從蘋果的對美投資來看,全都是供應鏈廠商也納入來講,跟蘋果本身的投資支出幾乎無關,所以組裝廠的豁免認定,應當是轉為由最終品牌商-本案例為華碩。伺服器方面,品牌伺服器歸「品牌」伺服器,白牌AI伺服器則由「CSP買家」其身分是否取得豁免來認定。
3. 地區問題,這點在稅基認定相對單純,甚至不構成問題,因為只要管美國入關前的起運點即可,且適用於特定貨品關稅,因此討論意義不大,本中心認為潛在問題是洗產地的疑慮,假設後續有針對美國、中國的談判惡化,電子產品的製造地,仍有可能是爭議點,例如在中國PCB打板,相關零組件都運到最後一站例如越南,是否會被認定洗產地。
電子產品供應鏈很長,就以數據上來說,直接輸出至美國,以最新台灣報關金額來看,單晶片的佔比大概僅5~10%,其餘90%以上多是PCB、次模組,甚至最終產品,也因此牽涉重複課稅,也就是如何拆解關稅的稅基,這點需要川普公告公文,或開始正式課徵來進行資訊補充。
對美投資也存在非常明顯的重複計算:
舉蘋果再加碼 1000億來說,一樣是把他的供應鏈投資算進去,因此重複投資計算必然存在,例如鴻海的富士康宣布赴美投資、台灣談判之中的對美投資、蘋果宣稱的對美投資,極大可能川普是一說再說,先後出現的三個赴美投資新聞,其實是同一件事。
事後的建廠進度認定與回溯課稅,是否翻臉不認人,需要密切留意,不認為需要現在就杞人憂天,過度擔憂,因為有一就有二,現在還在初期很混亂,每家廠商都喊著要投資,川普很開心的階段,等到出現第一個翻臉的案例與新聞,再進行對應,先理解上述幾件事的存在可能性與實務上複雜性即可。
擅長運用各式金融商品報價、總經數據進行配對整合分析,並對華爾街buyside、散戶投資心理面,有獨道見解。 著重由上而下,股匯債整體趨勢預測,擬定交易策略。
隼先生怎麼說-先知先覺而非牆倒眾人推
Oct 17th 2020
隼先生怎麼說-盤中零股交易上路,高價股定生死
Oct 23rd 2020
隼先生怎麼說-別再追空! VIX期限結構看門道!
Oct 30th 2020
留言
訪客